■来源:高工锂电

为缓解里程焦虑,电动汽车装电量及续航里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。在高装电量的同时,为减少车辆总重量,高比能(高体积能量密度及高重量能量密度)电芯成为主流主机厂开发高端车型的首选。

但高比能电芯“高镍加硅”的材料设计路径,在电池循环寿命、膨胀、安全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。

11月14-16日,2022高工锂电年会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重磅启幕,此次年会主题为“千军万马新动力 中国引领全世界”。

动力电池专场一上,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中央研究院梁世硕博士发表了“高比能动力电芯的挑战和开发策略”的主题演讲。

高比能电芯的痛点与挑战

梁世硕博士从高镍正极、硅基负极、硅体系电解液三方面分析了高比能电芯在材料体系上面临的痛点。

高镍环境中,电芯结构稳定性下降,更易发生不可逆相转变,伴随晶格失氧,导致循环和安全性能恶化。而且高镍失氧温度更低,失氧量更大,叠加高镍充放电过程中的颗粒破碎,导致循环和产气恶化进一步加剧。

硅基负极材料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挑战,主要有以下两方面:其一是硅颗粒在脱嵌锂时伴随着体积膨胀和收缩而导致颗粒粉化、脱落,造成结构坍塌,最终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脱离;其二是硅颗粒表面固体电解质层(SEI)的持续生长对电解液以及来自正极的锂源的不可逆消耗,加快容量衰减。

目前硅基体系电解液大多采用高含量的FEC来稳定硅碳负极的SEI,但高含量的FEC容易被高镍正极或高电压正极所催化分解,从而劣化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和高温循环性能,与高比能电芯原本希望实现的快充性能相斥。

欣旺达的高比能电芯开发策略

梁世硕博士分享到,欣旺达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策略,逐一解决以上痛点。

对于高镍材料开发,欣旺达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机器学习力场势函数,实现材料准确计算。针对高镍体系,计算了29种掺杂元素对三元材料本征性能影响,综合Li/Ni交换能、TM-O键能、氧平均净电荷、氧空位形成能、c参数变化率等5个维度计算结果,优选了可以提升材料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的最优掺杂元素。

同时,欣旺达还通过体相均匀掺杂工艺和晶面取向调控,有效缓解了颗粒破碎,改善循环和产气。

氧化硅材料开发上,欣旺达通过仿真计算,调控氧含量,使材料体积膨胀降低一半;并通过调控硅酸盐相、均质掺杂技术,大大提升快充性能。

电解液开发策略上,欣旺达使用硅负极成膜添加剂、除酸添加剂、耐氧化溶剂、新型成膜添加剂等,成功解决SEI膜、HF腐蚀、改善产气、耐压性、相容性等问题。

以上述开发策略为基石,欣旺达推出的300Wh/kg电芯产品,具备长寿命、低循环膨胀率、高安全可靠性、模组无热扩散等优势。

以三亚市的实际运行工况为例,该高比能电芯服务寿命8年且16万公里质保寿命SOH_均值为:82.33%,满足80%的需求;满电膨胀率及满电膨胀力值均显著低于整机厂客户要求,实现低循环膨胀率;在60 ℃ 环境下安全通过外短路和过充测试。

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速

面对用户焦虑和产品痛点,欣旺达针对电动汽车的细分使用场景需求,完成超级快充,长续航,长寿命和经济型动力电池的产品布局,全面覆盖乘用车使用场景。

截至目前,欣旺达已进入包括雷诺、日产、易捷特、吉利、东风、广汽、上汽通用五菱、上汽集团、小鹏汽车、大众汽车等主机厂的供应体系。其产品成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得到市场批量应用验证。

据GGII数据,欣旺达位列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,且增速亮眼。

全球化布局方面,梁世硕博士表示,欣旺达被评为全球动力电池TIER 1生产商[有资格供应超过1家跨国OEM/EV生厂商(海外市场),且年累积产能>5GWh],是全球获此认证的9家企业之一。

11月6日,欣旺达宣布拿到德国大众HEV项目电池包系统定点。欣旺达将作为德国大众的量产供应商,为德国大众HEV项目供应动力电池包系统。

11月14日,欣旺达GDR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,成为登陆瑞士交易所的第七家中国企业,及第五家锂电行业企业。发行GDR将帮助欣旺达进一步拓宽海外融资渠道,为开拓国际客户提供有力支撑,大大加快其国际化战略步伐。